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评《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1921—1949)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历时两年多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1921—1949)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全篇44万余字,是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陕西党史界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送上的一份特殊献礼。著作坚持“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的原则,秉持原著“时经事纬”的撰写体例,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地书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的壮丽画卷。从结构、学术性及意义方面来看,这部著作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第一,从结构看,新著编目严整,纲举目张,“时经事纬”,脉络清晰。全书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脉络分为四编,每编又以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为中心,或分区域,或按照时间逻辑来记述陕西党史的发展演进。第一编共5章,第二编共9章,第三编共5章,第四编共3章,似有轻重不均之感,细读不然,这种不均恰是著者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均衡,实事求是地依据历史脉络确定内容结构和篇幅的结果。以时间为经线,记述发生在陕西的重要党史事件亦层次分明,新民主主义时期陕西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组成部分,既与大党史的进程一致,又有地方亮点,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创建的根据地遍布三秦大地,著者按照时间及区域,有条不紊地梳理了渭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以及由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形成历程,读来一目了然,清楚明晰,解决了陕西根据地研究的一些历史问题,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本依据。
第二,从学术性看,新著做到了三点。一是充分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运用新史料,并将其考辨地体现在新著中。该著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的情况做了修订,第119页写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先后遭到3次大破坏、4次小破坏,重组、改建17次,更迭14任书记。”较修订前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先后15次遭受破坏,多次进行改组、重建”对史实的记载更加翔实。二是科学把握争议问题和敏感问题,在陕西革命根据地发展历史问题上,既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又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该著作力求全面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党组织领导革命的全貌,不仅系统梳理了党在红区的斗争,还对党在白区开展的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做了梳理和呈现,是“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的最好注脚。
第三,从意义看,新著全面展现了陕西党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系统总结了陕西党组织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宝贵经验。陕西富有革命传统,是我们党在西北地区建立起的最早的党的地方组织,坚持在中央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创造了前提条件,为此后中央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边区”打下了坚实基础。陕西党组织在动员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中,在积极探索和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的实践过程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而重要的经验和启迪:一是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在大局下行动。无论是革命形势轰轰烈烈、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还是白色恐怖、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陕西党组织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西党组织发动群众热情欢迎,党员干部服从中央安排调整,坚决贯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始终扎根人民群众。陕西党组织始终把实现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致力于维护群众生命安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坚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方面”,与人民群众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三是始终凝聚各方力量。陕西党组织一方面通过土地革命动员组织农民,尽最大努力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做好民主进步人士和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的统战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调动积极因素。四是始终创造性地工作。陕西党组织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陕西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并推动付诸实施。这些经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提供了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
总之,《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1921—1949)充分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陕西地方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研究我们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力作,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陕西的光辉历程的生动记录、宝贵经验的客观总结、伟大贡献的充分展示。该书的出版发行是陕西党史界的一件大事,对广大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有裨益。
(作者:刘立荣 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编辑:邓仙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