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工作创新
2009年度,省委党校教学工作把创新作为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的一条红线。在保证目标责任指标和主要工作很好完成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和超额两大重心,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工作创新上做了较大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第一、力求在教学内容上创新。在优化完善教学布局的基础上,及时把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与四中全会精神、“六个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建设西部强省等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教学计划,主体班次全年共调整更新教学专题82个,保证了春、秋季两个学期教学专题更新率超过20%,分别达到22%和23%。
第二、力求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现场教学资源,优化完善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对现场教学、教师参与、课程与单元考试、调整课时、研讨组织等的管理。积极适应现代教育培训发展趋势,90%以上的教师能够较好地将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及时更新完善《教学资源库》,点击率超过10万余次,注册用户超过800余名,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方式。
第三、力求在自主选学上创新。制定了《自主选学工作方案》、《专题开发办法》和《培训流程》等6个配套文件。开发上报21个专题班。为了有效提高选学率,我们又进一步对入围的7个专题班的设计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补充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普性。经组织部终审,7个专题班已正式列入第一批干部自主选学菜单,实现了初战告捷。
第四、力求在培训班次上创新。在认真办好6类13个省委下达的主体班次的基础上,创新和超额完成了县委书记、县长班,延安炼油厂班,延安石油化工厂班,河北保定税务班等14期拓展班。积极协调争取,在下学期新增了中青一班和乡镇书记班、社科骨干班三个主体班次。
第五、力求在“三进”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以教研部划界的传统做法,由校领导牵头主编,组织了各教研部和市党校教授20多人,集体攻关,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为有效配合“三进”工作的开展,重点安排实施了一个好论坛、一届青教赛、一批好专题、一部好教材、二个教研基地、一期师资班及六期专题报告等教学活动。
第六、力求在教学质量评估上创新。对教师实行分层次评估,在手段上扩大了评估范围,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在评估方式上,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见由评委组共同商定提出;在评估的组织形式上,采取随机听课、课后交流的方式。通过创新评估方法、手段、方式等形式,全年对26名免评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跟踪、随机抽查,对27名教师进行了简评,对53名教师进行了例行评估;对13个主体班次的教学专题进行了300余次一课一评。
第七、力求在教学管理机制上创新。在年初召开了全省党校系统教学管理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定》等三大教学管理文件。在组织开展春、秋季开学教学检查的基础上,年末进行了全省党校系统教学大检查,重点对校内的进修部、研究生部、哲学部、经管部,校外的宝鸡、榆林、安康党校和临潼党校、省人大教学部等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会议精神和三大教学管理文件的贯彻落实总体上说是富有成效的。通过一次会议、三大文件、三次检查,试图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探索构建一种长效机制,理顺教学保障关系,提升教学水平。
第八、力求在学科建设上创新。《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的意见》经校委会通过后,针对“基础学科建设”、“学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起草了《学科建设新方案》。新方案既不同于兄弟党校,也区别于国民教育,在学科层次、方向设置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之处。
第九、力求主体班次培训有特色。在完成主体班培训任务的同时,超额完成了全省乡镇纪委书记培训班、全省市县监察局长班、优秀县(处)级女干部培训班、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等特色主体班次共17期3455人。培训采用教研互动、到红色基地现场教学、带着课题考察、拓展训练等形式,极大提升了主体班次培训质量和效果。形成了一大批学习调研成果,有30多项学习体会和调研报告在《经济日报》、《陕西日报》、《调研决策》刊发,有6位学员的调研报告以《参阅件》、《信息专报》等形式呈送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党委参阅,较好地服务了党委政府决策。参训学员普遍反映我校“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师授课知识在宽、信息量大,课题调研实效性强”,纷纷要求增加和延长学习时间。
第一、力求在教学内容上创新。在优化完善教学布局的基础上,及时把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与四中全会精神、“六个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建设西部强省等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教学计划,主体班次全年共调整更新教学专题82个,保证了春、秋季两个学期教学专题更新率超过20%,分别达到22%和23%。
第二、力求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现场教学资源,优化完善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对现场教学、教师参与、课程与单元考试、调整课时、研讨组织等的管理。积极适应现代教育培训发展趋势,90%以上的教师能够较好地将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及时更新完善《教学资源库》,点击率超过10万余次,注册用户超过800余名,进一步丰富了教学方式。
第三、力求在自主选学上创新。制定了《自主选学工作方案》、《专题开发办法》和《培训流程》等6个配套文件。开发上报21个专题班。为了有效提高选学率,我们又进一步对入围的7个专题班的设计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补充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普性。经组织部终审,7个专题班已正式列入第一批干部自主选学菜单,实现了初战告捷。
第四、力求在培训班次上创新。在认真办好6类13个省委下达的主体班次的基础上,创新和超额完成了县委书记、县长班,延安炼油厂班,延安石油化工厂班,河北保定税务班等14期拓展班。积极协调争取,在下学期新增了中青一班和乡镇书记班、社科骨干班三个主体班次。
第五、力求在“三进”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以教研部划界的传统做法,由校领导牵头主编,组织了各教研部和市党校教授20多人,集体攻关,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为有效配合“三进”工作的开展,重点安排实施了一个好论坛、一届青教赛、一批好专题、一部好教材、二个教研基地、一期师资班及六期专题报告等教学活动。
第六、力求在教学质量评估上创新。对教师实行分层次评估,在手段上扩大了评估范围,突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在评估方式上,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意见由评委组共同商定提出;在评估的组织形式上,采取随机听课、课后交流的方式。通过创新评估方法、手段、方式等形式,全年对26名免评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跟踪、随机抽查,对27名教师进行了简评,对53名教师进行了例行评估;对13个主体班次的教学专题进行了300余次一课一评。
第七、力求在教学管理机制上创新。在年初召开了全省党校系统教学管理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定》等三大教学管理文件。在组织开展春、秋季开学教学检查的基础上,年末进行了全省党校系统教学大检查,重点对校内的进修部、研究生部、哲学部、经管部,校外的宝鸡、榆林、安康党校和临潼党校、省人大教学部等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会议精神和三大教学管理文件的贯彻落实总体上说是富有成效的。通过一次会议、三大文件、三次检查,试图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探索构建一种长效机制,理顺教学保障关系,提升教学水平。
第八、力求在学科建设上创新。《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的意见》经校委会通过后,针对“基础学科建设”、“学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起草了《学科建设新方案》。新方案既不同于兄弟党校,也区别于国民教育,在学科层次、方向设置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之处。
第九、力求主体班次培训有特色。在完成主体班培训任务的同时,超额完成了全省乡镇纪委书记培训班、全省市县监察局长班、优秀县(处)级女干部培训班、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等特色主体班次共17期3455人。培训采用教研互动、到红色基地现场教学、带着课题考察、拓展训练等形式,极大提升了主体班次培训质量和效果。形成了一大批学习调研成果,有30多项学习体会和调研报告在《经济日报》、《陕西日报》、《调研决策》刊发,有6位学员的调研报告以《参阅件》、《信息专报》等形式呈送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党委参阅,较好地服务了党委政府决策。参训学员普遍反映我校“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师授课知识在宽、信息量大,课题调研实效性强”,纷纷要求增加和延长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