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礼赞
有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是感谢。 譬如幼苗长成参天之树,怎能不感谢园丁的辛勤浇灌?无知少年长成有识学子,又怎能不感谢母校的阳光雨泽?琅琅晨吟,孜孜暮读,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是母校省委党校留存在人们心底磨灭不掉的印记。
一提起陕西省委党校,我就不由地无比激动,有一种温暖在胸怀,有一份感动在心田,有一丝思念在潮涌,有一汪深情在荡漾。因为那里曾是我的家园,我的母校,我成长的摇篮,我耕耘的乐土,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随着三个月优秀科级干部培训班毕业的日益临近,每当我走进母校校园,每当我伫立在学校大门口时,我的母校,她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我的母校在凝望着我,告诉我要继续努力,告诉我要珍惜时光,告诉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深情地回望母校,我的眼睛又模糊了。我该对她说些什么呢?也许说什么都已是多余的。天空飞过一群白鸽,那么就请捎去我最真挚的祝福吧。告诉她,无论走到哪里,远方的我一直牵挂她,在未来变迁不定的日子里,她都永远会是我梦想作伴的翅膀。
我常常听说,时光流逝,会带走许多美好的东西,包括青春、思念、梦想、感激,可为什么每次随爸爸到外地去时,身在异乡的我每走远一步,母校的身影在脑中却更清晰、更深刻。是的,怎能不想念母校呢,在那里有我留下的明朗的歌声,有我灿烂的微笑,有我青春的脚步,有我纯真的友情,有我放飞的梦想,有我快乐的时光。我不会遗忘,我也将永远铭记:我就是从这里起飞的。
我常常怀念起在母校里的日子,怀念在党校三个月的日日夜夜,怀念我一去不再重来的欢乐与忧愁。许多美丽的幻想以及曾经的豪言壮志都已经远远地离开我了,它们留在了母校的小路上、教室中和老师赞许的目光里。我曾多少次无助地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西沉,我也曾多少次地看着月亮一点点地从地平线东升,每看一次,我就会想起伴我度过三个月时光的校园——教会我懂得人生哲理的校园,为我指明生活之路的校园,让我去实践梦想和渴望的校园,心中顿多出一份想念和感动,多出一份回忆和感激。在三个月的时光中,我慢慢地褪变而成长,我慢慢地磨炼而坚强,母校给了我最深刻的启迪与最坚实的依靠。秉乘着美好的品德,坚持着温暖的关怀,用知识点燃我们生命,用情感滋润我们心田,用关爱塑造我们人生,母校始终是这样默默坚持的。于是,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工作、学会了成熟。
清晨,朝阳洒落在树林茂密的缝隙间,露珠晶莹剔透地在花草上翻滚,小鸟在枝头鸣叫,同学们自由自在地高声朗读英语和古文,我则喜欢坐在二楼教室靠窗的座位上,面对伸手就可以够着的梧桐树,背诵英语。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而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些燃起我梦想与激情的老师。 母校教师大都正直朴实、学有专长、尽心尽职、严谨治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班主任马有德老师。马有德老师五十出头,但他的学问、气质和人品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言谈举止,有大家之风范,博学但十分谦和,做事认真但对人宽容。听他上课,也是“如沐春风”,讲起课来,绘声绘色、旁证博引,使课堂充满生趣。他是我的良师,他慷慨地经常鼓励我给校报写稿,给予我过誉的鼓励,经常对我的文章又是划圈,又是打惊叹号,又是在班上读我的作文。还有培训部主任薛继昌老师、培训部副主任张珍老师,都是非常博学、朴素、勤勉的长辈,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高洁儒雅之气质,就如同从校园那树叶间倾泻而出的七彩阳光,以各异的华彩照射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不断引领和提升着我们向往美好、追求卓越的理想。
毕业之际,多少次晨昏,我曾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校园里的小石子路上,笑语声、读书声、喧哗声从两边的教室里飘出来弥漫在整个校园里,像江南春天的雨滴,轻轻敲打我的耳膜;像微波荡漾着我的心湖。美好的情景像层层氤氲的水汽,渐渐模糊我眼前的视野。我静静地走着,怕打扰了校园的安祥和沉静,也怕打扰了路两旁静静站立的小草和绿树,那些熟悉的树木、石头和房舍是那样的朴实而且淡定,像一幅精作的中国山水画,我就在这样的画里漫步、思索、回忆,我在想应该怎样与它们一一作别,然后怎样开始自己的全新旅程。我知道,我将很快不再提着书包、夹着书卷在母校无忧无虑、恬美安静地看月升日落了,我再也不会坐在祥和明净的教室里真诚而温馨地听老师讲课了,我只能在多年后,站在远处看着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又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知识、学习长大、学习坚强,正朝着他们新的明天努力前行。
冰心曾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在省委党校读书,沉浸于她的精魂,我时常也会觉得自己也是那一条窄窄的溪流。而省委党校的路途给予了我巉岩前阻,也给予了我夹岸红艳的桃花,我在这里被注入新生的力量,又将从这里奔向新的远方。但是我知道,无论我走了多久,无论我走出多远,母校的精魂,母校教给我们的对国家对民族对我们党神圣的使命感,母校教给学子们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那一种厚重、灵动、博大、自由的精魂,都将永远伴随我的一生。 我坚信,无论担任怎样的职务,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风雨黄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党的重托,人民的信任,激励着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古代政治家勤政为民的情怀,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情系民生的公仆风范,一直激励着我,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夙兴夜寐,不敢稍废,惟恐有负母校的期望。
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其实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多么的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而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在我脑中翩翩而过那么多对母校的思念与感动,那么多母校赋予我的教导与启迪,让我这般地无法惮于下笔了,只是怕自己笨拙的言语会涂抹掉了心中那幅完美而圣洁的画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历经风雨几十载,浓墨圣手绘沧桑。母校的任务依旧光荣而艰巨,母校的前程依旧灿烂而辉煌。我的心会和她永远相连一起,走过春秋,走过冬夏;走过从前,走向未来。我会永远铭记,她镌刻在我生命中的这份温暖与感激。
母校情深,从一而终,我至生不改的情结!
撰稿: 张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