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学期中青四班学员赴宝鸡调研
6月3日至5日,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四班学员赴宝鸡开展实践调研。学员二部主任段蓬勃带队参加了调研活动。
3日上午,学员们来到宝鸡金台区,实地参观了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在住满机器的窑洞中,学员们将时空坐标拉回到1939年底,现场感悟着为了防御日本飞机的轰炸,从武汉西迁来的申新纱厂,把前纺部的全部设备和1.2万枚纱锭安装在窑洞中,建成了这个“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并坚持生产,打了一场没有枪弹的“地道战”。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这个“时光隧道”里,学员们重温了历经淬炼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进力量。
3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追溯中华民族文化源头,先后参观了“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等四个展室,在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铭文中探寻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面前感受着古代劳动人民手工技术的精湛和周风流韵的文化礼仪。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员们纷纷认为要增强历史思维、增强文化自信,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把握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奋进前行。
4日上午,学员们来到宝鸡陈仓区,参观坪头镇庵里村、大湾河村生态扶贫成果,调研拓石镇西山柴胡、花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观摩香泉镇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之路。在庵里村、大湾河村,学员们探访乡村如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沉睡的大山活起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拓石镇,学员们感悟乡村如何依托本地区的地理地貌,在传统的花椒、核桃产业基础上,重点打造中药材柴胡产业的发展,形成致富的“新引擎”;在香泉镇,学员们调研乡村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构建“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路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陈仓区脱贫致富之路让学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两山”理论的认识,用实际案例增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体悟。
4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宝鸡文理学院,先后参观了校史馆、地质博物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画展,观看了《启航---中共一大》《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抗击非典》等25幅作品,随后调研了学校游泳跳水馆和体育馆,详细了解了十四运会筹办情况。通过参观,学员们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目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对“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立心立命、勇于担当”的宝文理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5日,学员们来到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地参观宝鸡机床厂的生产车间和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通过观摩,学员们对宝鸡机床厂的“匠心智造中国好机床”的使命和“智能引领、双轮驱动、匠心制造、服务全球”的管理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创新引领建立起集人才、技术、品牌于一体的完备研发制造生产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体悟。
学习调研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调研针对性强,既安排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安排了历史文化教育,既安排了乡村绿色发展调研学习、又安排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的观摩教学,感触颇深、启示良多。大家纷纷表示,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持续大兴调研之风,做到“听真音”“接地气”“査实情”,实现奔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确保调研取得实效;要用好用活成果转化这个“发动机”,紧扣自己的岗位职责,要切实把本次调研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新思路、推动工作的新方法、完成任务的新举措,努力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迎难而上,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体现新担当、贡献新力量、展示新作为。


撰稿:张国强 摄影:刘燕莎,孙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