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参与“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教研、教辅部门:
接省委宣传部通知,依据中央有关精神,现将“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教研人员积极撰文参与。
请各单位于7月12日前报送论文题目及相关作者,最终定稿于9月5日前按规定格式报至科研处。
联系人:赵 霞
电 话:029—85377077 13289389538
邮 箱:sdxkyc@126.com
附件:
科 研 处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日
“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要求
一、征文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学习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精神风范,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论文基本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对历史的评价要符合两个历史决议的精神和中央有关要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和现实结合,注重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深刻揭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关系,科学阐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反对“长、空、假”的不良文风。
4、应征论文须为未发表的科研成果,并符合学术规范。论文字数不超过8000字(含注释),并附500字以内的内容提要和100字左右的作者简介。引文和史料要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注)。
5、编辑格式:①字体:论文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内容提要小三号楷体,正文四号宋体。②行间距:单倍行距。③注释:统一要求为页下注。出处为著作的要依此注明著作名、卷次、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版次、页码;出处为期刊的要依此注明期刊名、出版年和期号;出处为报纸的要依此注明出版年月日和报纸名称。④版式:A4纸版式、默认页边距、页码居中。
三、论文征集、评选及截稿日期
1、论文征集和评选的原则是,广泛征集,重点组织,专家评审,择优入选。
2、参选论文由各系统、各相关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组织、征集和选送。
3、各相关单位将确定参选的论文每篇打印五份,论文电子版请统一发至:hongbosk@126.com。选送论文的截稿日期为2013年9月5日。
4、研讨会主办方将于9月下旬组织专家对参选论文进行评选。并邀请入选论文作者(由两人或数人合写的论文,只邀请一位作者)出席12月在京举办的“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后入选论文结集出版。
四、其他事项
1、论文参考选题附后。作者可根据附件所列参考选题,自定题目撰写论文。
2、选送参评的论文作者,请填写“论文作者情况登记表”(见附件,复印有效),报所属系统审核后,与参评论文同时寄来。
五、征文参考选题
(一)综合选题1、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毛泽东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毛泽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4、毛泽东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和基本经验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6、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7、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8、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9、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10、毛泽东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状况的科学分析11、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12、毛泽东与独立自主的思想路线13、毛泽东与群众路线14、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15、毛泽东的战略思维和决策思想16、毛泽东关于学风和文风的理论和实践17、毛泽东读书学习的历史考察与分析18、毛泽东对突发事件的预见、判断和应对19、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0、毛泽东与执政党先进性、执政能力建设21、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及其现实意义22、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实践23、毛泽东的经济思想24、毛泽东的政治建设思想25、毛泽东的文化思想26、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27、毛泽东与民族宗教工作28、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外交思想29、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30、毛泽东与知识分子政策3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32、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1、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毛泽东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3、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创立4、毛泽东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创立5、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军事斗争理论的创立6、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7、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8、毛泽东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的认识9、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0、毛泽东与八七会议11、毛泽东与遵义会议12、毛泽东与瓦窑堡会议13、毛泽东与两次国共合作14、毛泽东与洛川会议15、毛泽东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6、毛泽东与共产国际17、毛泽东与抗日根据地建设18、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19、毛泽东与抗日边区大生产运动20、毛泽东与第一个历史决议21、毛泽东与中共七大22、毛泽东与延安精神23、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4、毛泽东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5、毛泽东与土地改革26、毛泽东与三大战役27、毛泽东与七届二中全会28、毛泽东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29、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成立30、毛泽东与《共同纲领》(三)恢复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专题1、毛泽东与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2、毛泽东与国民经济的恢复3、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4、毛泽东与抗美援朝5、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6、毛泽东与新疆、西藏的和平解放7、毛泽东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立8、毛泽东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9、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改造10、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1、毛泽东与国家工业化建设12、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法制建设13、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14、毛泽东与新中国的社会改革15、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和均衡发展的思想16、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17、毛泽东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18、毛泽东与新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19、毛泽东对新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与谋划20、毛泽东与新中国睦邻友好政策21、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格局的调整(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专题1、毛泽东与中共八大2、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发端3、毛泽东与“双百方针”4、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提出和发展5、毛泽东与“四个现代化”6、毛泽东在纠正反思“大跃进”失误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认识7、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8、毛泽东与六十年代初期克服经济困难的政策调整9、毛泽东与六十年代初期的全党调查研究10、毛泽东与农业“六十条”11、毛泽东与“七千人大会”12、毛泽东与七十年代初中国外交新格局的开拓13、毛泽东关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问题的思考14、毛泽东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思想15、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思考1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17、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艺的思想18、毛泽东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思想19、毛泽东关于发展体育运动的思想20、毛泽东与计划生育政策21、毛泽东与科学技术22、毛泽东与国防建设23、毛泽东与中苏关系24、毛泽东与中美关系25、毛泽东与中日关系26、毛泽东与第三世界27、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五)主要著作研究专题1、《反对本本主义》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3、《实践论》、《矛盾论》4、《论持久战》5、《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6、《新民主主义论》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论联合政府》9、《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0、《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1、《论人民民主专政》12、《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3、《论十大关系》1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5、《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撰稿:科研处 编辑:科研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