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组织机构 > 学员二部 > 学员论坛 > 正文

对母校建设省级强校目标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8-11-05 17:25:00     来源:培训部 分享到:
    有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是感谢。譬如幼苗长成参天之树,怎能不感谢园丁的辛勤浇灌?无知少年长成有识学子,又怎能不感谢母校的阳光雨泽?琅琅晨吟,孜孜暮读,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是党校留存在人们心底磨灭不掉的印记。 感谢党校,我们在这里开始未来的憧憬;感谢党校,我们在这里扬起人生新的风帆。
    两个多月来,我们亲身感受了母校近年来把握党校教育规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辉历程 。近年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常务副校长薛引娥为班长的省委党校校委会一班人,遵循胡锦涛同志总结的“九条办学经验”和在陕西考察工作时重要讲话指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以及曾庆红同志提出的“十六个字、四个方面”的办学新要求,积极实施“六个带动”(即用“校园规划带动改革发展步伐、教学质量带动干部培训轮训工作、精品成果带动理论研究工作、人才强校带动职工素质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带动后勤保障工作、从严治校带动校风建设”), 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党校工作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一主多翼”办学模式得到有效实现,干部培训正在由素质培训逐步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教学新布局不断完善,新一轮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有了新的探索和改进,教学改革和建设呈现出六大亮点。二是实施“精品”工程,科研工作保持良好势头。三是进一步深化了后勤改革,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在谋求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70周年校庆活动、与西安工业大学合作办学、承办全国党校系统远程教学暨信息化建设应用经验交流会等几件大事,以此拉动、带动了全校建设发展,扩大了党校的影响,提升了党校的地位,凝聚了广大教职工的力量,形成了“敬业、求实、奉献、拼搏、奋斗”的校庆和合作办学精神,成为党校建设发展的宝贵财富。 
    要说对党校工作提建议,我们这些学子本无可厚非。但出于对母校爱护的角度出发,祈愿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美好愿望,提五点建议。 
   (一)围绕教学强,继续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努力实现新突破。  
    第一,在办学理念上实现新突破。要适应“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树立“大市场、大开放、大服务”的新观念。一是树立“能本培训”的理念,把教育培训的重点由知识的学习转到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上。二是树立“以干部需求为主导”的理念,根据培训需求设置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教师、创新培训方法。三是树立“市场竞争”的理念,发挥党校在理论创新、干部培训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党校教育的竞争力。  
    第二,在班次设置上实现新突破。要进一步体现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的层次、工作性质、培训时间以及培训目标的不同,综合考虑学员职级层次上的差异、班次类型上的特点和学制长短的实际情况三个因素,按照长、中、短三种学制,培训班、进修班、专题研讨班三种类型来加以区别,根据不同的情况,规定不同的学习要求,使用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力求做到不同类型,不同学制班次教学培训的个性化、差别化,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党校多年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问题。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紧紧围绕提高学员的能力开展教学。根据不同班次学员对象,将能力建设的要求具体化。按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把理论学习与提高能力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要注重对现代化建设新知识和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的学习,努力扩展参训学员的知识面,加大领导才能的培训力度。三是要加大省市区情的研讨。立足当地领导干部实践需要,逐步建立起体现时代特点、具有本地特色、适应干部需求的教学格局和课程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式教学,突出学员的参与性、研讨性、启发性,使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二是进一步规范课堂研讨。在提前公布研讨主题和学员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就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讨。三是建设好学员论坛,充分挖掘学员资源。四是积极推广和实施菜单式教学,扩大学员选择余地,增强党校培训的吸引力。  
    第五,在教学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一是要坚持以学员为本。通过开辟学员论坛、改进考核方式等,从把学员管住、管好,转变为围绕培训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要建立健全体现全面性、规范性、以人为本和动态原则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要加强对党校教育特点、教育规律的研究,使教学管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规律,不断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  
    第六,在培训模式上实现新突破。树立大培训、大教育、大师资的观念,最大限度地配置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一是实行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研讨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二是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在科学安排各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的基础上,由相关教研部具体负责教学组织。办班结束,根据学员评估优秀率等情况,对相关教研部及授课教师进行考核。三是积极探索常规班次教学大小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力求做到“新、精、深、实、活”。 
    (二)围绕科研强,突出抓精品。继续认真贯彻科研为教学服务、为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四为”工作方针。围绕中心工作,重现实、强服务、争课题、出精品,在出精品与出人才的结合上有新的突破。要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健全科研管理服务组织,实行科研量化考核,强化科研信息服务,规范课题申报行为,加大课题争取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尤其是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多出为现实服务的优秀成果。一是在学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要巩固做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建等党校特色优势学科,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赋予传统优势学科以时代新内容。抓紧建设政治学、社会学、区域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等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急需的学科。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导干部必备的现代化建设知识学科、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学科在内的科学规范、布局完整、结构合理,具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党校特点的学科体系。
    二是在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突出科研重点,明确主攻方向。一要紧紧围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执政理论研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二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领导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选题,搞好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提高学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建立教学专题科研立项制度,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增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三是在提高执教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党校要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作出贡献,就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教能力。一是坚持高标准引进人才。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满足“能本培训”的需要。二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锻炼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从事研究式教学的能力、掌握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和运用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能力。三是实施“拔尖人才工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四是建设好师资库。在搞好本校师资管理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外聘在国内外某些领域有高深造诣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省内有关部门领导做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形成“大师资网络”,提升教师队伍的总体执教水平。  
   (三)围绕队伍强, 强化队伍建设。一要在教育教职工忠诚党校事业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忠诚、求是、创新、守纪”新校风教育,倡导遵守“为党增光、为校献力、为广大学员教职工服务”的行为准则,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形势教育、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二要在优化队伍结构上下功夫。建立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教师队伍。三要在提高队伍素质能力上下功夫。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首先修养、理论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基础、实际工作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提升,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青年教师队伍。具体要达到五个目标:切实增强党校姓“党”观念,不断提高政治辨别能力;深刻理解党的大政方针,不断提高政策把握能力;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研究能力;深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习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授课能力。 
    组织培养建议六条办法。即:各办学部门要循序渐进地为青年教师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授课平台和教学机会,使他们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成长;学校每年举办一期青年教师培训班,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学习干部教育理论知识,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探索干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帮助青年教师学习掌握教学方法、技巧和艺术;“十一五“期间学校应选派青年教师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或其它著名院校学习进修一次,时间一个月以上,给予青年教师补充知识、更新观念,追踪学术前沿的机会;坚持新课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作用,青年教师要根据自己备课进程,主动提出集体备课请求,教研部、教务处要酌情及时召集和组织备课会议;建立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沙龙,每学期举办一期教学论坛,交流专题研究成果,探讨教学疑难问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由各教研部轮流组织并主持,组织处、教务处派员参与。  
   (四)围绕硬件强,加强校园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党校校园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过去几年来,在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委党校加大了校园基本建设的力度,对全校教学办公设施、生活服务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改、扩建,使党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校园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10号文件)下发后,根据新时期党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省委党校在校园基本建设中重点抓了两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校园规划,实施资源整合;二是强化建筑设计施工的科学管理,以优质、高效、廉洁、安全、文明为目标,加速完成各项基本建设任务。
校园规划是党校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科发展规划、干部培训规划的基础。校园规划既是校园建设的先导,也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校园规划的好坏,关系到校园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校园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学员的学习环境,也关系到省委党校给外界的印象。建设一流的省级党校,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校园规划。在制定和修改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建议突出五个意识:  
   1、超前意识。校园规划描绘的是校园未来的面貌,展现的是校园建设最终完成的景象。因此,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时,要站的高、看的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预测规划期内党校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态势,做到规划方向明确、设计思路正确、方案定位准确。校园规划一方面要正视现状、立足现状,以现状为基础,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内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勇于和善于对现状进行必要的改造,做到始于现状但高于现状。 
   2、环境意识。今天,无论是国家规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还是院落规划,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重要的内容。创造自然、物质、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环境,是进行校园建设规划的共识。省委党校校园既是学员、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也是领导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在校园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使省委党校校园风貌与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统一,使省委党校成为该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党校教育事业、校园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既要防止片面强调事业发展和校园建设而损害环境质量,又要防止刻意追求环境质量而妨碍建设和发展。 
   3、人文意识。在校园规划中,一方面要满足各种功能性需要,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校园建设的文化含量。在适当的位置添置一些与党校性质、地位、功能相协调的雕塑和园林小品,以丰富党校的文化内涵。 
   4、特色意识。党校校园规划和建设既要与周边规划相协调,又要突出个性,应积极借鉴而不简单模仿,大胆吸收而不照搬套用。 
   5、精品意识。省委党校的校园规划要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体现高品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努力做到建一个项目,出一件精品,成一片美景,树一块样板。
省委党校校园规划与建设,在坚持稳妥、慎重,又积极、灵活的原则下,注意把握以下六个方面问题:(1)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2)注重功能的合理分区。 (3)重视道路、管网的合理分布。(4)正确处理拆旧与建新的关系。(5)增强发展的预见性。(6)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总之,省委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既要服从并服务于学校性质、层次、规模、目标、任务要求的原则,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出一个主体与环境、功能与美观、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校园。  
   (五)围绕管理强,做到从严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是要求,民主管理是形式,科学管理是目标。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坚持从严管理,实现从严治校。 一方面,学员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要强调教学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便于操作。在执行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例。要引导学员实现从干部到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并加强外出考察、调研等的管理,切实维护党校学员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校工作人员的管理。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和党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 
    坚持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要发挥好支委会、班委会的组织作用,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实教学计划和配合教学管理。  
坚持科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规范教学环节管理, 二是建立办学评估体系, 三是试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党校质量管理体系。

2008年秋季优秀科级干部班学员、共青团商州区委书记    张晓平

撰稿:张晓平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