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组织机构 > 学员一部 > 学习成果 > 正文

抓好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15-10-20 14:39:36     来源:进修部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深度参与,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学校发展全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按照高等教育规律,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学校办学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这里从顶层设计角度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问题的提出属于顶层设计的取向,怎样实现现代化?则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去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性地将“制度”与“能力”联系起来,突出强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毫无疑义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作为肩负着实现国家战略历史使命的高等院校,必须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关于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高校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调动高校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校的活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一)处理好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政府是学校的举办者,学校要自觉接受政府对学校发展的指导与监督;同时,学校具有自主办学、自主管理的权利,应该在学校《大学章程》规定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达成政府办学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方面,我认为学校要主动,要有所作为,对政府不要等、靠、要。

第二,处理好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所有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社会需求,找准位置,准确定位。

(二)处理好大学内部关系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掌好政治权力。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动摇。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这些都是99年《高等教育法》规定了的,必须坚持,我们要有坚强的政治定力。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基本制度,对学校来说,是领导体制方面的顶层设计,至于党委领导什么,怎样领导?校长负责什么,怎样负责?党委的主题责任和校长的责任,如何划分?等等,则属于技术层面,需要各学校摸着石头过河。第二,科学行使行政权力,提高管理效率。校长依法治校,努力划分清楚行政事务的边界,行政权力解决行政问题,不干涉学术事务。从学校全盘考虑,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与定位,科学决策做好学校内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工作。

第三,充分尊重学术权力,推进学术自由。深入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校院学术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组织架构,明确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着力营造遵循学术规章、尊重学术自由、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进步、提高学术质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四,全面保障民主权利,建设和谐校园。严格遵守教育部《学校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

(三)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大学章程是学校开展办学活动的总纲领和建章立制的总依据。2014年,全国高校大都制定颁布了各自的大学章程,做到了校内治理有法可依。

第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依照各自的大学章程,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健全工作流程,构建以《大学章程》为核心,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提供基本依据。

第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合理设置各类机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各自的作用,体现学术权力是大学区别其他社会组织的典型特征。

第三,用法治方式治校。把法律作为解决校内外矛盾和冲突的基本依据。建立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

第四,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要加快推进二级管理模式建设,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变过程管理、直接管理和具体管理为目标管理、间接管理和监控管理,使二级学院在学校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引下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四)以去“三化”为工作切入点,回归大学本真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的“三化”问题。“三化”问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既有政府层面的,也有学校内部层面的。从学校内部来讲,要做好“三去”。

第一,去行政化。我们认为,去行政化并不是要取消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而是要消除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官本位思想和管理者的官僚作风,实现从重行政权力向重学术权力、从重“管”向重“理”、从重管理人员向重教师、学生的转变。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提高师生满意度。

第二,去功利化。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从外延发展向内在品质提升的转变,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位。

第三,去同质化。就是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从学科专业重数量和形式向重内涵特色建设的转变。要坚持差异化和特色发展道路。

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高校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制度管理高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治理体系是制度建设,治理能力是制度执行力的表现。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素很多,但我认为以下三方面最重要。

(一)学校领导班子治理能力建设

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事业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高校领导者是一所大学的领航人。领导班子及领导者的能力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首先,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一定要向成为政治家、教育家的方向努力。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强烈的改革意识、巨大的改革勇气、敏锐的预判能力、超前的战略眼光、科学的顶层设计、开放的国际视野、宽广的包容胸怀、丰富的管理经验。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校管理上。

    其次,促进学校领导集体决策能力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能力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团结协作、科学治理、民主治理和依法治理上。学校领导集体不断提高决策能力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第三,加强领导班子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要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升防范廉政风险的有效性,促使学校领导集体保持廉洁勤政的工作状态。

(二)学校管理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学校提高治理能力的重点。

第一,优化干部队伍选拔机制。在干部选拨环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要将那些对党忠诚,踏实肯干,奉行“三严三实”,具有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中。

第二,坚持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管理干部是学校的管理专家,其工作内容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有较大差异,管理干部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有职业精神、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必须专心致志。对部分岗位上的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宜“双肩挑”。

    第三,注重干部队伍的培训提升。干部队伍要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培训要重视,实践锻炼更不能缺失。

第四,创新干部队伍考核评价制度。对干部的考核,历来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大家都在探索。我觉得建立对管理干部的全员满意度测评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师生对职能部门的干部打分,好赖由群众说了算,必然能激发干部坚持“三严三实”和践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

(三)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治理能力

信息技术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成为一刻也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无纸化办公、校园微信平台、校长信息直通车、智慧校园、保障服务智能化等,使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更加便捷化,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上台阶。

总而言之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我们做为这一问题的思考者和践行者,既要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又要缜密筹划,勇于实践,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只有接地气,才能凸显治理成效。才能够有效推进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刘永昌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