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班次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陕校办发〔2017〕17号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贯彻落实我校《干部教育教学规划(2016-2020)》,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布局,突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推动我校主体班次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精准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坚持“党校姓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围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努力打造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
二、课程建设目标
在五年时间内,立足校内、面向全省全国,建立健全理论教育、党性教育、陕西发展、能力提升四大课程体系。每个课程体系相对完备,所含课程设置科学、分类精准、要件齐全,能够适应各种班次的培训需求,其中各课程体系至少包含5门以上省级和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程,10-15门相对固定、成熟、学员反响较好的必修课程,20-30门可供主体班次教学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
三、课程建设分类
(一)理论教育课程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构建党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点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内容包括:毛泽东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重点突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其当代价值。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包括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外交和国防建设等领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重要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党性教育课程
以党的学说、党章党规、党史国史、延安精神为核心,构建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1.党的学说与党性教育基本理论。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毛泽东党建理论、邓小平以及江泽民、胡锦涛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党的建设理论阐释等。
2.党章党规党纪。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党内其它重要法规等。
3.党史国史。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基本经验、重要人物、事件、思想、制度,重点突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史、党应对各种危机和困局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上的两大重要决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规律等。
4.延安精神。内容包括: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延安精神与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延安精神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党和国家领导人践行延安精神等。
5.反腐倡廉。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经验与教训、国外反腐倡廉的经验与教训、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家风建设等。
(三)陕西发展课程
以“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为根本遵循,以“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 为目标,构建陕西发展课程体系。
1.陕西经济建设。内容包括:陕西改革开放、陕西经济转型升级、陕西现代产业创新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第三产业、自贸区建设等。
2.陕西政治建设。内容包括:陕西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等。
3.陕西文化建设。内容包括:陕西精神、陕西传统文化、陕西红色文化、陕西文化风尚、陕西故事、陕西形象、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等。
4.陕西社会建设。陕西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扶贫攻坚与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治理与富裕和谐美丽陕西、法治陕西和平安陕西等。
5.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包括:陕西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以秦岭桥山为重点的山体保护、陕西境内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中水系构建和黄河西岸生态治理、陕西境内湿地、滩涂开发与保护、陕西境内“护山、治水、育林、养田、蓄湖”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陕南森林化”战略等。
(四)能力提升课程
以政治能力、决策能力为核心,构建能力提升课程体系。
1.政治能力。政治意识(“四个意识”)、政治方向、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操守、政治担当、政治考验等。
2.思维能力。内容包括: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等。
3.决策能力。内容包括:世界眼光、顶层设计、战略决策、危机管理、依法行政等。
4.沟通能力。内容包括:文字写作、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协调、信息传播等。
四、课程建设要求
课程建设要素必须完备,应包含完整的教案、详细的讲稿(电子版和文字版)、精美的课件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不限,可以是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双讲、多讲教学、研讨式教学等。
(一)理论教育课程。政治导向鲜明、正确,理论阐释清晰、准确,能够让学员通过学习,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二)党性教育课程。精准、深刻,能够让学员通过学习,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
(三)陕西发展课程。紧密围绕陕西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能够让学员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省委省政府相关重要决策、决议精神,以及陕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新实践。
(四)能力提升课程。遵循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能够让学员通过学习,显著提高执政和行政的综合能力,熟练掌握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建设措施
(一)课程招标
1.根据学校年度教学部署和要求,按照主体班次教学内容需要,每年分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对新开课程定期开展课程招标工作。春季学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进行,秋季学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急需课程不受时间限制。
2.各教研部门严格把关,组织教师精心选题、论证、备课,在规定时限内将投标专题所需的讲稿(打印稿与电子稿)、多媒体课件(PPT)等材料上报教务处。
3.招标专题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评审。试讲严格按照主体班次备课规定和要求进行,时间为1小时,由专家组当场打分点评,90分(含)以上为“通过”,90分以下为“不通过”。“通过”的专题,在充分吸收专家意见修改后,直接纳入该课程体系专题库;“不通过”的专题,直接淘汰。
(二)备课
招标课程在进入主体班次前,实行三级备课管理,须经过个人备课、教研部门集体备课和学校集体备课会等程序严格把关。备课重点审查课程的选题、结构、内容、PPT制作、讲稿、活页教材、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仪态仪表、教学方式方法。
(三)课程评估
纳入主体班次的课程,必须每年接受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学员评估和督导组评估两种形式。学员评估通过网络形式在课程结束的当天进行打分,取平均分,所占分值为70%;督导组评估通过课堂听课和课后合议进行打分,所占分值为30%。全部课程评估结果按照所得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得分在前10%(含)的为“优秀”,得分在前11%—30%之间的为“良好”,得分在后5%的为“不合格”,其余为“合格”。
为鼓励开发新课程,新课程评估平均分加2分权重,一年后不再享受此优惠政策。
(四)课程退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课程直接退出:
1.教师讲课中间存在政治上不正确的思想、观点。
2.评估为“不合格”的课程。
3.课程内容严重老化,不适应主体班次教学需要。
4.课程要素不齐、教师随意变更授课提纲(活页教材)和授课内容。
5.因现场教学点的撤销而被迫取消的现场教学课程。
6.因主体班次设置变动或课程板块变动而取消的课程。
六、课程建设保障
课程建设在校主体班次教学领导小组领导下,由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各教研部门具体协作配合。
1.新课程经费投入。招标通过的课程,每个给予5000元经费资助,用于调研和购买教学资料,具体按照学校规定报销。
2.扶持“急需”课程。课程中涉及重大(要)理论、党性主题教育、危机管理、媒体沟通的课程,列为“急需”课程,经费上全力支持和保障。
3.奖励优秀课程。年度评估为“优秀”(前10%)的课程,奖励3000元。获得各类“精品课”奖的课程,按照《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精品课建设实施办法》予以奖励。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