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优秀科级干部班学员、铜川市耀州区演池乡党委书记 魏亚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能否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发展的思路、促发展的动力、抓发展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也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经济建设,而不能有多个中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基层党组织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谋划。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和工作方式,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单纯追求数量速度、忽视质量效益的增长是难以为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相协调的发展也是难以为继的,切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把统筹兼顾的思想体现到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既要关注经济发展,又要关注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又要顾及长远发展。实现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
二、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思想,正确把握本地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关于发展的决策部署,最终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来推动,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来完成。基层党组织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要抓原则、管方向、管大事、管决策,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各项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此,基层党组织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思想,具有大局意识,以大局利益为重,坚决杜绝以邻为壑、损人利己,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行为和做法。在谋求局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全局利益,在谋求当前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要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注意加强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做到服从、服务、维护大局,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保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注意探索和把握实现科学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听取群众意见,根据需要采用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等手段,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客观规律、更加切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发展。
三、开展扎实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发展氛围是实现发展的条件和保障。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着严峻挑战。在社会加速发展,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背景条件下,有效地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工作举措和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做好工作,围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思想工作,通过说服教育、舆论引导、解决问题、工作推动等方法,有效地疏导情绪、解疑释惑。要把做思想工作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准确地掌握社情民情,听取广大群众关于发展的意见建议,积极探索维护群众利益的方法举措,更好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为群众办实事,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要妥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纠纷,依法、依规解决突出问题,把促进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结合起来,营造团结稳定的发展氛围。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谋发展、促发展。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在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同时,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在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新办法。一是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部署开展工作,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二是加强组织建设,无论农村党组织,还是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都要积极探索新途径,富有成效地开展党的工作,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是提高党员素质。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认真做好党员的经常性管理,寓教育、监督于管理之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广大党员要把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和检验自身先进性的一个标准,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密切党群关系。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而凝聚广大群众的力量推动发展。要善于发现、及时总结广大群众的实践创新,支持、鼓励农村涌现的新生事物,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实践、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谋划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前提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切实把发展第一要务贯穿于基层党的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从推动发展的角度,谋划基层党的建设的全局;始终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轴,贯穿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始终坚持用发展的成效衡量基层党建成效,把基层党建的成效体现在发展上,使基层党的工作更深地“融入”到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中;使基层党的活动更深地“渗透”到最基层;使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更紧密地“交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强基层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服务的能力,为促进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党的建设,必须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努力保持党建工作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要创新思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功能。思路的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跳出单纯做党务工作的传统模式,从封闭型思维转到开发型思维上来,从被动适应转到主动创新上来,从基层党建工作自我循环转变到紧紧结合农村各项工作抓党的建设上来,在明确党建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突出“一个主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四个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达到“三个一流”(一流的工作、一流的业绩、一流的作风)的总体思路大前提下,力求使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基层党建思路,才能产生正确、清晰的党建思路,才能找到光明的党建路径,才能提高基层党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创新载体,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党建工作离不开载体创新,基层党建只有在活动思路、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载体上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才能如源头活水,永葆生机与活力。既坚持长期有效的活动载体,又积极探索党内活动的新载体,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服务经济建设的效力,促进基层党建合力的形成;以“不断解放思想谋球更大发展”大讨论为载体,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活力;以开展“双承诺”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党支部的活力;以开展“抓落实 创一流比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